• 头条
  • 教育
  • 文化
  • 资讯
您的位置:首页 >公益传媒 > 教育正文

看向更广阔的世界 追寻自己心之所向

来源:中国教育报时间:2021-11-10 14:35:18

新闻回放 绩点、恋爱、升学、就业……大学生群体的学习成长面临着诸多挑战。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评估发展中心发布的《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(2019—2020)》指出,18至34岁青年是成年人中最焦虑的群体,大学生群体正好处于这个年龄段,他们的“心事”值得各界关注。

主持人语

陈开和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系主任、教授

大学生朝气蓬勃,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学业挑战和种种不确定性,由此产生压力和焦虑在所难免。本期三名大学生的短评,呈现了各自对大学生活的思考和感悟。他们结合自身经历,提出超越功利思维和短期功利目标,以更长远的眼光找准人生定位,在奋斗中充实大学生活,值得参考。

早前,某杂志的一篇文章《绩点为王》,揭穿了这样一个静默的事实:大学这席华美的袍之下,很多人都被困在内卷化的结构性困局里。

在我看来,这种内卷的思维如此盛行,固然与大学当下激烈的竞争有关,但大学的天地如此宽广,纯粹的量化成绩没有办法困住任何人,困住我们的根本原因只有我们自己的内心:我们并没有找到真正的心之所向,仍在以高中式的做题思维应对大学纷繁复杂的现实。这种思维的直接结果便是,我们越是缺乏方向,就越不确定;越害怕未知,就越需要量化的标准来让自己暂时安心,以求得暂时的确定性。但这种思维定式无异于饮鸩止渴,我们在内卷的大潮中逆水行舟,以至于更没有机会去塑造自我,探索方向,最终陷入一种恶性循环。

我非常喜欢我所在学院的氛围,这里有以学术为业的同学,有熟练PS、PR、设计技术,在各种学生工作中崭露头角的同学;也有在校媒、电视台随时跟进一线新闻的同学。在这里,绩点不再成为唯一的评判标准,不同的方向都能大放异彩。

很喜欢赫尔曼·黑塞的一句名言:“对每个人而言,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。找到自我,找到自己的命运——而不是他人的命运——然后在心中坚守其一生,全心全意,永不停息。”当我们被内卷思维裹挟得喘不过气的时候,不如停下脚步自我眉批:我是否真的得到我想要的?我在量化上的成绩能否对自己的梦想有直接的助力?如果答案是否定的,那么与其在苦海中自我内耗,不如试着去看向更广阔的世界,去追寻自己的心之所向。

甘鹏祺(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0级本科生)

相关阅读

    看向更广阔的世界 追寻自己心之所向

    11-10

    摆脱功利 把握机会 开拓思维 提升自己

    11-10

    强化家校协同 形成教育共识

    11-10

    用生命唤醒生命 用生命润泽生命 用生命温暖生命

    11-03

    成都:为校外培训“营转非”划定“底线”和“红线”

    11-03
    今日必看
  • 看向更广阔的世界 追寻自己心之所向

    看向更广阔的世界 追寻自己心之所向

  • 摆脱功利 把握机会 开拓思维 提升自己
  • 强化家校协同 形成教育共识
  • 用生命唤醒生命 用生命润泽生命 用生命温暖生命
  • 成都:为校外培训“营转非”划定“底线”和“红线”
    热门精选
    高清美图

    公益传媒网版权所有